close

今天看了一篇 RadioMaMa 所寫的網誌。她的兒子叫 Josh,Josh 在啟新書院讀一年級,啟新書院行的是 「IB」學制,而啟新書院一年級的學生年歲只是相等於香港學制下的幼稚園三年級(即是K3)。看了那篇網誌,你可會發覺這麼細的小孩竟然有這麼好的英語書 寫能力,而且還是主動地去寫作。

http://www.baby-kingdom.com/?uid-96690-action-viewspace-itemid-76843

那篇網誌中寫著「先兩日daddy還在說, "一年下來, 在國際學校學到d咩呢??" 」。其實,Josh daddy所問的問題正好反映了香港的學制和「IB」學制的主要分別。香港的學制主要是著重孩子學會些甚麼(即是 What to learn),而「IB」學制是教孩子如何去學習(即是 How to learn)。

在 鏗鏘集教育系列第三集中,舊香港學制下的鄭詠欣和「334」學制下的關証顥都能夠跳出課本以外自主地學習,但兩位同學所額外付出的努力,都不能反映在他們 的通識科的成績,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有些人以為「334」新學制是較接近「IB」的學制。其實「334」並沒有作出根本的改變。雖然多了通識科目,但這 通識科目還是在說「What to learn」,所以通識科有6個必要學的範疇,也有測考去審定所學的知識。相比IB Diploma Programme (IBDP) 中的類似通識的要求,所講的「How to learn」完全不同,例如IBDP中的核心科目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所教的是知識論(epistemology),延伸論文(Extended Essay)則容許學生自選科目和題目去寫論文,所選的題目甚至可以超出學生所修讀的科目。因此 「IB」 和「334」根本是兩碼子的事。

我希望教育局有一天會容許部份直資學校完全不選「334」,而選擇「IB」或其它國際課程。其實香港要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是必要的元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hiPa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