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囡囡選擇適合的中學,我也會用上「教學方程式」。今天先說有甚麼資料可以用作比量方程式左面的教學效能。
很多人選校會參考會考成績、入
大學比率和「口碑」。不過,會考成績好可能只是因為能收到好的中一學生,入大學比率高可能是因為可以收到來自外校的中六學生。「口碑」和入學的難易度有莫
大的關係,但和客觀數據的關係似乎又不是那麼直接,甚至有些新學校根本就沒有向外公開可作比較的客觀數據。至於「口碑」和入學的難易度,那個是因,那個是
果,就不得而知。
家長可能可以靠「口碑」去選校,但教育局一定不可以用「口碑」去比量和監察各學校的教學效能。事實上,教育局提供了 3
種工具給所有中學去客觀地比量教學效能:(1)Key
Performance Measures 學校表現評量,(2)Academic
Value-added Performance 學校增值資料,和(3)Assessment
Program for Affective and Social Outcomes (APASO)
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掌握這些資料就可以客觀地認識各中學的表現,不過,教育局從沒有教導家長如何取得和運用這些資料,而這些資料一般都不開放給家長,甚
至有部份資料,教育局要求不要隨便公開給公眾。在香港,家長的知情權嚴重不足,又沒有人或團體為家長積極爭取。
要知道學校表現評量(KPM)是甚麼,大家可參考嘉諾撒聖心書院的2008-2009年度的學校報告 http://www.shcc.edu.hk/info/report0910/report.pdf
。第4至21頁就列出了21個學校表現評量指標項目。而在2008年以前,學校表現評量指標項目有23個。在2008年,改良和精簡為21個。不過,像嘉
諾撒聖心書院般交代全部指標的學校少之又少。大部份學校只選擇性地擺放那些中看的指標在學校報告內,難看的指標就收起來,橫掂大多家長都不知有這些指標存
在,不會從學校報告中看出缺了些甚麼,或看出有甚麼問題。有些學校甚至只把空洞的學校計劃放上校網,而學校報告就全部收起來,好讓「口碑」繼續去評定他們
仍是好學校。
如果大家看過女拔的2008-2009年度的學校報告 http://www.dgs.edu.hk/SchHP/school%20report%2008-09%20update.pdf,就會發覺一個有趣的現象。女拔把編寫學校報告的樣版 (template) 中的指引字句也保留在報告內。在第23頁,清楚見到:「In
using and reporting the data, schools must not publish their data on
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and Academic Value-added Performance
for public reference.」雖然在這報告內,女拔仍然公佈了她近100%的全港系統性評估的達標率,以及頂級(即9級) 或近頂級的各項學術增值級別,但是這也清楚地展示了教育局不讓公眾得知某些重要數據的立場。
教學效能 =
教學方法/制度/課程 + 教學熱誠 教學效能: (1)學校表現評量 KPM (2)學校增值資料 (3)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 APASO |
- Guest 10-2-26 09:56
- basic instinct of parents would be a key factor too because you know your child better than anybody else. she will be like one of you, imagine how you would feel in that school would give you a clue the sort of schools suitable for your children. but your listed criteria provide a logical base for analysis.
留言列表